“三公”经费严控是否实打实

编辑:小编 日期:2024-08-31 05:16 / 人气:

  

“三公”经费严控是否实打实

  不少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去年一年上级部门的“视察、考查、检查★◆★◆◆”活动明显减少,基层的接待任务大大减轻。一些省部级领导下来调研轻车简从,跟大家一起吃自助餐、坐中巴,不再开小灶、坐小车。一年下来,公务用车和接待费用肯定会减少。

  面对这一“奇特★◆◆”现象,有人表示不解:难道这些单位一次国也不出,一次车也不用■◆★★?这是不是在作秀?对此■★◆,当地财政部门的解释是■◆★■■◆,大部分部门已实施车改,一般行政单位都不保留车辆。只有部分需要执法用车的单位才有购车指标资格,也才会增加公务用车购置费◆■★■■。而因公出国费则是由市区政府严格审批、统一安排,费用不在各部门预算中列支,所以因公出国费为“零■■◆■◆★”★★★★■。

  “三公”经费的多少,要根据政府公务的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原则来安排。这就需要精准地编制“三公”经费预算■◆★★■◆,而预算“精准”的前提◆★★,是要有具体的支出标准■★。目前,已经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等,对■★■◆◆“三公”经费支出规定得非常具体,应当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的标准■★◆◆。

  ★◆◆◆■“‘三公◆★★’预算中某一项出现★■◆★‘零◆■’费用,应当具体分析、客观看待◆◆■★■★。如果是用违法手段刻意隐瞒费用,应当依法严肃查处。但像一些地方把各部门的公车上收,由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进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是节约资金、提高效率的做法◆◆,对这样的探索应当点个‘赞★★★’。”白景明认为。

  2013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财政局◆◆★★■“晒出”2013年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预算总数为2◆■.1482亿元。在54个部门中,有30多个部门的因公出国(境)费用预算为零;还有不少部门的公务用车费用预算为零。

  白景明解释说◆■◆◆■★,经费上收统一管理后,在部门预算上显示为“零”,是对该项费用的如实反映,也是合理的■★■★。

  大多数地方政府2013年的“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安排,也体现了■★“严控支出,只减不增”的要求◆◆■。然而,这样一个结果也招来不少质疑■■,有人认为“三公◆◆■◆■”经费减的幅度还不够大,有些地方“三公”经费是◆★◆◆■■“真宽松、假节约”。地方政府★★■◆■“三公”经费支出究竟减少了多少?对★★■◆■“三公◆★■★■”经费预算中的一些变化,应该如何客观解读?

  2013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的出台,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越扎越牢★★■★★。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近30%;海南省本级各预算单位“三公”经费比上年减少1亿元,下降约20%;江苏省党政干部2013年因公出国出境费用同比下降33%■★■★,公务接待费用下降近41%。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对大多数地方政府而言,无论年初预算制定得是松还是紧■◆★■★,“三公■◆■■◆◆”经费支出减少都是实实在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此外,不少新规是在临近年底时出台的■★◆,从具体实施到看见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比如,2013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等都作了严格规定◆◆◆★★,并提出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各地实际情况不一样,‘三公’经费减多少合理,很难给出一个‘一刀切’的答案■◆◆■。不过,‘三公★◆■■■’经费是真节约还是假节约,预算标准确实是关键★◆★■◆◆,也是当前预算管理改革的难点◆■◆◆★■。”白景明表示★★◆。

  “公车经费是大头■■■★◆◆,一般占到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随着各项规定的实施和公车改革的推进,未来‘三公’经费还有下降空间。”白景明说◆◆■★■。

  ◆★◆■■“预算编制按这个标准,实际支出时还是按这个标准,这样■★■◆★‘三公’经费安排才更贴合实际★★◆◆■。”白景明说★★◆■,支出花钱不但受到预算约束,还会被具体规定再“卡★★◆”一道,双管齐下就能够有效杜绝“假节约★◆◆◆、真浪费”。

  从2014年地方政府“三公”经费预算看,广西、山东★◆、江苏、宁夏等地降幅约5%,广东、北京★★■、湖北、上海、陕西等地下降超过10%■◆■,浙江压缩比例最高■■■◆■★,达到30%。其他省份也明确提出了“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的要求。

  有观点认为■★◆★★★,今年各地“三公”经费的压缩比例与往年相比,并没有额外突出的力度◆◆■★■◆。白景明表示,新一届政府的明确承诺,是在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这并不是要求各级政府的“三公”经费每年必须压缩5%。况且,合理的■■“三公”经费是政府运转、履行职能的必要成本◆★★,在物价和服务成本逐渐上涨的情况下,每年压缩5%甚至更多也是不现实的。

  李娜澳网夺冠养老金上调不敌物价嫦娥三号月球车异常四川高考改革方案排污致牛畸形家传八路军账单2013逾200厅官落马最让老人伤心言语女孩长4肾2子宫公安局超标配豪车俄延长对斯诺登庇护吃塑料袋男子印度女子遭13人富豪吴兵涉中石油案养老金含金量低

  近日■★,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很多地方随之公布了2013年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以及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那么,“三公◆■★■”经费究竟缩减多少才合理■★◆★■■?会不会因为预算标准过于宽松◆★★■◆,而造成“假节约■★★◆■、真浪费”现象◆★★?


现在致电 13988889999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