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编辑:小编 日期:2024-12-15 21:10 / 人气:
对一座城市的想象,勾勒着人类对文明的向往,也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的追求。不管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人本、生态、科技始终是未来城市聚焦的对象。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着眼未来城市主要发展趋势,用设计赋能城市的良性发展,将未来城市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实现。
智慧建筑设计助力未来城市碳减排。国际能源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建筑行业碳排放占比达到40%,实现建筑行业碳减排势在必行。专业人士指出,推进以建筑设计为主体的技术方法创新是建筑领域实现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从引入微生物水泥到把自然生态融入城市景观设计再到采用光储直柔新型建筑能源系统,以科技创新推进空间节能和设备节能的融合、驱动工程建设向智慧建造发展是实现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未来城市注重对数字资产的保护。事实上,数据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新生产要素。出行数据、偏好数据、用户画像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产生的数据都可能引发有针对性的服务与产业模式创新,进而产生经济价值。打造未来城市,城市管理者不仅需要厘清各种数字资产并进行有效保护,还需要主动收集、创造更多数字资产。
马尔代夫水上城市项目,是当地正在打造的一座可供两万人居住的“漂浮城市”。因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预计到 2050 年,马尔代夫的大部分地区将无法居住。应对海平面上升是该项目的设计初衷。该项目整体呈蜂窝六角状,由5000个漂浮单元组成,这些漂浮单元被水下大型混凝土结构连接一起,同时结通过伸缩钢固定在海床上,可随海浪潮汐波动。
The Line项目位于沙特阿拉伯塔布克省,是一座正处于建设中的智慧线公里,横跨沙漠、山地地貌。The Line定位是百万级人口城市,实施环境友好型建设策略,并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治理,该项目专注于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的融合,同时力求通过基建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该项目体现了“沙漠国家”对城市设计与治理的创新追求。
当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打造基于新技术、新设计理念的未来城市,一起来看看这些未来城市的概念设计距离你的想象有多远?
未来城市推动从“数字化-可视化”到“智能化”的转变。当前众多智慧城市平台(“城市大脑”)注重数据的可视化,但未来城市将更注重对数据的分析和转化,将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越过可视化直接实现智能化,智慧城市平台需要能够直接给出结论,以帮助城市规划者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从文学角度,“未来城市”一直是科幻作家们热衷的命题。从科幻名著《沙丘》中的金字塔型城市到刘慈欣描绘的建在纳米尺度上的城市,再到陈楸帆展现实现碳中和的新型城市,“未来城市”的图景在作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中徐徐展开。
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是解决人的需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城市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人的内驱力带动的,以中国近年来的城镇化为例,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加速了城镇化发展。而当前城镇化限制增多,老龄化、人口减少、人口流出、经济放缓等因素让存量经济渐成重点,“房地产+基建”的边际投入效益递减。当下,如何有效挖掘居民的潜在需求,精准满足居民的居住、消费、娱乐等多元化需求,是打造未来城市的重要方向。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危机,诸如居住环境恶化、自然环境衰退、交通效率降低等,在此背景下,未来城市应该如何发展?
在科技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气候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未来城市”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其不仅承载了人们对于城市文明的美好想象,也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在未来城市的设计中,重点不是物理层面上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打造一个可持续、智能、包容的生活空间,在充分融合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发展需求。
好的设计会创造新的秩序,可以让已经濒临危机的系统再次展现出生机。在新数据环境下,打造未来城市的一个重要实践方法就是用人工智能算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来增强未来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水平,以科技赋能城市发展。
“正念之城”项目位于不丹南部,以提升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整合农业、发展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该项目包含国际机场、铁路、水利发电大坝等众多城市设施,利用流经城市的35条河流构建相互联通的生态系统和众多活力街区,同时,为预防雨洪灾害,设计团队采用透水性铺面,减少地表径流,强化城市的可持续理念。
“这世界没什么事情比城市的兴起更令人着迷。没有城市,人类的文明就无从谈起。”瑞士经济史学家保罗拜罗克在《城市与经济发展》一书写道。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坐标,是人类文化传播、发展、演变的重要舞台。
总体来说,贴近现实的“未来城市”建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时代)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借助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颠覆性技术,达到城市空间组织运行的高效智能。在这个概念中,传统制造业加速从城市向外转移,知识生产空间进一步拓展,同时智能建筑和智慧家居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应用,“健康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等都被包含在内。
深圳的金威啤酒厂在改造后成为2022年深港双年展的主展场,通过创造性地使用工业设备遗存,啤酒厂跳脱了日常的空间体验,成为整合公共文化生活的城市装置与构建文化生产的舞台来源:城市中国
伴随自动驾驶、5G、大数据等基础性技术的普及应用,城市居民的交通方式和通信方式正在发生迭代,这些改变从物理连接和虚拟连接层面重塑了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方式。此外,多学科交流融合以及多元主体广泛参与也是未来城市重要特征。
位于墨尔本的像素大楼(Pixel Building)是澳大利亚第一座碳中和办公建筑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数字孪生城市设计助力未来城市实现智能化、智慧化运行。孪生城市是对现实城市的直接成像,在城市治理方面,设计者可以通过数字孪生体对城市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及时、客观的态势感知,监测城市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和突发事件,对城市进行精细化治理;在城市能效方面,通过对更大城市群体的数字孪生,有助于评估不同形态下的城市投入产出能效,进而推动当前城市集约化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的设计方法提升未来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对大量城市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其中潜在的城市演化路径。这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优化资源分配,让规划和设计更加合理、明智。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预测未来的城市趋势,如人口增长或交通需求的变化,使城市规划者能够以前瞻性的眼光设计和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未来城市以发展“空间经济”为重点。在“存量”时代或“微增量”时代,“空间经济”逐渐发力,“空间经济”主张突破传统经济地理学的局限,建构多元人群与空间的一种新型关系,将各类使用者创造的价值与空间价值融合。一方面,城市空间需要增加信息密度,创设有流量价值的场域,另一方面,城市空间需要能够提供人与人、人与空间交往互动的可能性,为每一个个体和小的机构提供独立生存的机会。
可持续性是未来城市的永恒主题。2022年,联合国人居署提出了走向韧性、公正和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的发展路径。在全球发达城市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创造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式及全新生活方式都是重要目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需要从各个纬度提升城市的韧性,综合提升城市的风险抵御能力。
上海老城区成熟的社区氛围和价值洼地孕育了创新型咖啡品牌Manner,也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活力来源:城市中国
新加坡绿洲酒店绿色容积率高达1100%,被评为“全球最佳高层建筑”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西班牙蓬特韦德拉把汽车占用的空间变为“公共空间”,二十年前该市街道和现在街道的对比 来源:/p>